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水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临床研究-吴艳荣教授
发布时间:2015-02-06 17:01:49    浏览次数:

水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临床研究

吴艳荣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


    [摘要]目的:观察水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水针刀组和普通针刺组,观察两组疗效并根据MPQ(Mu1tip1e Pain Quality)疼痛询问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治疗的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结果:水针刀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MPQ评分、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以及复发率方面与针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水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主题词] 腰椎间盘突出;针刺法;水针刀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出现的腰腿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或腰骶部疼痛,可伴有患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下肢感觉障碍,活动受限。本课题所有病例来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门诊,比较水针刀疗法和普通针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⑤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在26~56岁之间;治疗期间未采用其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法。
1.3排除、剔除、脱落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腰椎结核、肿瘤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期妇女;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或不能坚持完成疗程治疗者。剔除标准:纳入后未按实验方案所规定的治疗措施治疗的病例;纳入后合并使用其它疗法或药物治疗的病例。脱落标准:未完成实验而中途退出者;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
1.4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条件的185例患者均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的门诊病例,分为水针刀组和普通针刺组。水针刀组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26~54岁,平均(39.6±8.4)岁;病程3天~5年,平均(1.9±1.7)年;单纯腰骶部疼痛者23例,腰骶部疼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24例,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16例,无腰骶部疼痛仅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30例。CT或MRI检查:L34椎间盘突出21例,L45椎间盘突出35例,L5S1椎间盘突出37例,L345同时有椎间盘突出19例,L45S1同时有椎间盘突出25例,L3~S1全部有椎间盘突出21例。病理分型:单侧型突出75例,双侧型突出18例,中央型突出34例,侧后方型突出59例。
1.普通针刺组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27~56岁,平均(36.8±4.6)岁;病程2天~5年,平均(2.1±1.5)年。单纯腰骶部疼痛者19例,腰骶部疼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22例,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19例,无腰骶部疼痛仅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32例。CT或MRI检查:L34椎间盘突出25例,L45椎间盘突出31例,L5S1椎间盘突出36例,L4 ~S1同时有椎间盘突出28例,L3~S1全部有椎间盘突出30例。病理分型:单侧型突出69例,双侧型突出23例,中央型突出30例,侧后方型突出62例。
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水针刀组:(1)治疗点的选择:临床症状结合CT或MRI确定病变椎体的a椎间孔内口(棘突间旁开1cm)、b关节突关节处(棘突间旁开1.5-2cm)、c 椎间外口处(棘突间旁开3-3.5cm),同时可配合选取下肢反应点有压痛条索、硬结处。⑵松解液的配制:利多卡因3mL、生理盐水5mL、三七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ug 。⑶刀具选择:选取吴氏中或小号圆刃水针刀1只,20ml一次性注射器1只。⑷操作:按水针刀操作规程,患者取俯卧位,腰部进针点用紫药水做标记, 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戴消毒手套,2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上述松解液6~9mL,刀锋与腰部肌纤维、血管、神经走向平行,垂直快速刺入,待患者出现酸、沉、胀感时,回抽无回血、无脑积液,用八字分离法或旋转分离法逐层切开,每点松解三针,注药3mL,出针,贴创可贴。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
普通针刺组:患者取俯卧位,穴取[2]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腰部取双侧穴,其余均取患侧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环跳用100mm毫针直刺60mm~90mm,使针下产生强烈酸胀及触电感并向患肢放射,余穴用50mm毫针直刺20mm~40mm,使针下产生酸麻沉胀感。留针30min后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MPQ(Mu1tip1e Pain Quality)疼痛询问量表[3],综合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量表共分3部分:a.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 PRI)含有12个感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3分,可计算出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b. VAS法:事先在纸上绘制一条长度为10cm的线段,左端标明无痛,右端标明最大痛。测量时请患者在线上相当于他的疼痛水平的地方作一标记;c.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计0,1,2,3,4,5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维持时间。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O度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4统计学方法
观测数据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两组LDH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和82.6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水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
              表1  两组LDH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水针刀 组    93   55(59.14)  34(36.56)  4(4.30)    (95.70)    
  普通针刺组    92   35(38.04)  41(44.57)  16(17.39)  (82.61)    
3. 2两组LDH患者治疗前后的MPQ疼痛评分差值比较
表2示,两组在PRI情绪分、PRI总分、VAS、PPI上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与普通针刺组比较,水针刀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RI情绪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MPQ疼痛评分差值比较 (±S,分)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PRI情绪分 水针刀组 8.71±4.89 0.44±0.57﹡﹡ 8.27±4.86 *▲
 普通针刺组 9.02±3.82 0.95±0.49﹡﹡ 8.07±4.91
PRI总分 水针刀组 10.42±4.47 2.03±3.65﹡﹡ 8.39±2.56 * ▲
4.21±3.51
 普通针刺组 9.92±4.41 5.69±6.09﹡﹡ 
VAS(㎝) 水针刀组 4.31±3.46
4.87±2.01  0.15±0.35﹡﹡
2.34±2.24﹡﹡ 4.04±3.69 * ▲
4.03±2.86
 普通针刺组   
PPI 水针刀组 3.39±0.91
2.87±0.95 0.90±1.13﹡﹡
1.74±1.45﹡﹡ 2.09±1.16 * ▲
1.41±1.20
 普通针刺组   
注:与普通针刺组比较  * P <0.0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01
与普通针刺组比较 ▲P ﹥0.05
3.3两组LDH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维持时间比较
表3示,水针刀的镇痛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且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LDH患者治疗的镇痛时效比较(±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分钟)     作用维持时间(小时)
水针刀组       93          3.68±1.1 *         28.85±1.87 * 
  普通针刺组       92          12.65±1.15          10.30±1.79   
注:与普通针刺组比较,* P <0.01。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在不同诱因作用下纤维环松弛变性膨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向不同方向突出,从而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引起局部水肿、炎性渗出,继而引起一系列的自身免疫反应,机体内分泌、激素异常及椎间盘本身蛋白多糖、胶元蛋白等代谢障碍等[4]。
本研究采用采用水针刀松解椎间孔内、外口、小关节囊,解除相关部位肌肉软组织、肌筋膜高应力处的痉挛、粘连,缓解突出的髓核和痉挛软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消除组织间水肿,加速组织代谢,减压镇痛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治疗点位于华佗夹脊穴附近,外靠足太阳膀胱经,此二经脉皆行于腰部,能调节督脉和膀膀胱经的经气,促进腰部的气血流通,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配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的药物有效地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全身血流状态和椎间盘突出病灶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神经根局部水肿以及致炎致痛因子的消散吸收,解除神经根受压状态,缓解其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神经根损害并助其修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水针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充分发挥了针刀和药物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2] 石学敏.针灸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8.
[3]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67~1168.
[4]于晓光,程艳红.“夹脊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2007,26(5):292.
[5]何兴伟,黄建华,曾利元.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7,27(6):266.
[6] 吴汉卿  《水针刀微创技术.骨筋伤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特色技术 | 学术成果 |图书器械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1998 - 2011 ShuiZhenDao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南阳水针刀新针法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180118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