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刀松解术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80例疗效观察
张新建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 颈肩腰腿疼科
【摘要】 采用水针刀松解术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80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愈68例,显效12例,。笔者认为水针刀微创松解术配合药物,手法治疗本病具有消除疼痛、松解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恢复脊柱力学平衡等作用。采用水针刀微创松解术配合药物手法治疗本病具有以下特点:①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②损伤小、恢复快;③痛苦小、见效快;④长期效果好,不易复发。只要正确掌握及熟练运用操作手法,便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腰三椎横突综合征, 水针刀松解术.疼痛注射液 疗效观察
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是以腰三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慢性腰痛,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特别是突然弯腰或长期从事弯腰作业的人,临床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的慢性疼痛,少数患者疼痛向臀部或下肢外侧放射。我院近年来采用水针刀微创松解术配合药物,手法治疗本病8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6岁,病程最短3个月。 病程最长10年,其中单 侧67例 双侧13例, 长期慢性劳损史者56例,突然弯腰损伤史者12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腰部左侧疼痛者 36例,右侧疼痛者32例,双侧疼痛者12例。
②、临床表现: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严重者可向臀部及大腿后方放射,腰背强直不能弯腰和久坐久站,行走困难呈强迫体位,站立时常用双手扶腰,生活不能自理。轻者晨起腰部不适,疼痛难忍稍活动可缓解。查体:腰三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压痛点或阳性结节。屈躯试验阳性。
③、放射学检查:本组80例均作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者69例,腰三横突明显过长者6例,左右横突不对称者5例。
2、治疗方法
水针刀微创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在腰三横突尖部找准压痛点及其结节,用龙胆紫做标记,局部常规消毒,铺巾,术者带无菌手套,取疼痛注射液【2%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生理盐水2ml】,混匀后用水针刀在腰三横突尖部压痛点垂直进针,直达痛觉敏锐的骨面,回抽无血后注人药液2-3ml,紧接着术者左手拇指按压在标记压痛处,右手持水针刀,刀刃和人体纵轴平行,再移刀锋至横突尖端内侧先纵行切2—3刀,然后横行铲剥,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已松动即表示粘连已松解,可迅速出针,用棉球压迫针孔片刻,用创可贴复盖。术后1天禁洗澡。嘱患者术后24小时加强弯腰屈背功能锻炼,防止再度粘连,影响疗效。 手法治疗:令患者取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取极度屈膝位,健侧下肢在下,处以伸展位,术者一时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肘置于患侧骨盆处,术者双肘交叉用力扳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一次未愈者,一周后重复治疗。一般1-3次可治愈。
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①、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活动明显改善;好转:腰痛减轻,功能活动有所改善,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②、结果:按上述标准评定,本组80例,经过l—3次治疗后,治愈68例,显效12例。
4、讨论
腰三横突位于腰部的中段是腰背肌中层的附着区,腰三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多,除后面的骰棘肌、腰方肌外,前面还有腰大肌,它是肌肉收缩运动的一个支点,支持腰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由于第三腰椎横突最长,所受的牵拉应力最大,其上附着的肌肉。韧带、筋膜承受的拉力亦大,因此增加了与横突尖部的磨擦,从而损伤骰棘肌和腰背肌深筋膜等而引起软组织撕裂、出血、水肿和肌肉痉挛等表现,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影响神经的血液循环致使神经水肿变粗,供血不足,引起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及臀部,大腿后侧臀上皮神经支配区疼痛,日久肌肉在内部就会形成疤痕粘连,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产生慢性疼痛。当人体用力、弯腰劳动时,再次损伤而又出现症状,经过一定休息后,充血、水肿被吸收,临床症状缓解,但粘连更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痛点就固定在腰三横突尖部这个点上,形成腰三横突综合征。水针刀治疗时,配合疼痛注射液。(利多卡因能缓解疼痛,解除原发病灶对大脑皮层的异常兴奋刺激,曲安奈德注射液有减轻组织粘连、消除炎症水肿的作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可以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尽快消除),水针刀治疗,对横突尖端纵切、横剥,充分松解横突尖端部与软组织的粘连、疤痕等具体病灶,能疏通经络,加速气血流动,促进软组织炎症的吸收防止再粘连。再加上局部药物治疗,加速了已被剥离松解的疤痕组织很快吸收和减少新疤痕的形成。通过手法治疗以进一步大范围松解病灶区的粘连及拉长疼痛痉挛的肌纤维,消除疼痛,恢复脊柱力学平衡。采用水针刀松解术配合药物,手法治疗本病具有以下特点: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见效快;长期效果好,不易复发。只要正确掌握及熟练运用操作手法,便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
[2]吴汉卿,水针刀微创技术-筋骨伤病,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3].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海天出版社 .
[4].崔秀芳,针刀医学,科学出版社 .